第四百五十二章 太极宗师-《雅骚》
第(2/3)页
吏部大选涉及面不广,三党要想达到排除异己的目的就必须举行京察,比如礼部主事丁元荐、户部浙江司署郎中事陆大受、刑部郎中马德沣、刑部主事傅梅、原刑部郎中李俸、原户部郎中李朴、户科给事中杨涟,这些四品以下的东林京官,可以通过京察一并贬黜,而象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翁正春、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图、礼部左侍郎孙慎行、国子监祭酒朱国祯这些四品以上东林大佬,虽然京察是由他们自己上书自陈政绩功过由皇帝定夺,但吏部依旧可以利用职权迫使这些人离职,郑继之、王大智、姚宗文等人已经列好了名单,要把名单上东林一党以及与东林亲近的官员尽数逐出京城,那时吴道南孤立无援,想必也要请辞了——
二月十五日,方从哲见皇帝依然不下旨,以京察迫近建议二月二十八日进行;
二月十八日,方从哲再度以前疏建议二月二十八日京察未获批示为由,奏请皇帝批示下发,万历皇帝仍然不予理会,这让方从哲和吏部官员无所适从了,当年东林三君之一的**星任吏部考功郎中时就利用京察大肆贬斥其他党派的官员,现在轮到浙、楚、齐三党报复了,可万历皇帝迟迟不批复京察之期,这让方从哲、郑继之、王大智等人十分困惑。
……
二月十九日黄昏时分,翰林院散衙后张原回到李阁老胡同寓所,还没坐定,白马跑进来呈上名刺,吏部文选司郎中王大智来访,王大智现在是京官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多少官员奔走其门下,为的就是在京察中能得到升迁,吏部尚书郑继之老迈昏庸,京察大权基本是在王大智手里——
王大智原先与张原关系尚可,但自张原与方从哲因大辩论之事而彻底决裂后,王大智就再也没有私下见过张原,王大智今日来却是为了京察之事,他知道张原不在丁巳京察之列,他想听听张原对这次京察的看法,最主要的是为什么皇帝至今不批准举行京察?
宾主坐定,上茶,王大智先询问张原为何要请缨出使朝鲜,张原随便解释了两句,王大智意不在此,即转换话题道:“皇帝至今不肯举行京察,不知出于何考虑,无为而治也不能这么无为啊,连六年一次的京察都不举行了,这朝政如何能不败坏!”
张原直言道:“皇帝圣明,很清楚现在京察已沦为党争的大棒,因此将所有关于京察的奏疏一概留中,是想不了了之。”
王大智默然无语,半晌讪讪道:“这京察只怕拖延不过去吧。”
张原道:“自国本之争始,皇帝就是这么一直拖延过来的。”
王大智摇了摇头,又与张原谈了几句,便起身告辞,张原送出门外,拱手道:“在下初到京城,曾蒙王大人关照,一直感激,在下有一言或有冒昧,但还是想对王大人明说——”
王大智靠近来,低声道:“张修撰请讲。”
张原道:“圣贤不为已甚,当年东林排斥异己不肯宽容,何曾想到会有今日的冷淡局面,目下三党势张,欲除东林务尽,可又曾想过自己的后路,望王大人三思。”
王大智沉默着,拱拱手,上轿去了。
张原负手立在金柱大门前,看着王大智的轿子绕过石厂街往南去了,心想:“丁巳京察,三党尽逐东林,三年后,太子朱常洛登基,东林一党尽数起复,又把三党官员全部贬黜,三党官员无力与东林对抗,无奈之下才依附魏忠贤,这才酿成晚明党争最惨痛的恶果,这个恶果是我必须避免的,就不知道王大智能不能听进去我的良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