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正是,周某乃忠孝之辈,虽屈身秦营,但心存于晋,唯恐反间计得手,才冒死出使,前来告知。”周虓道。 “反间计?孟威何出此言?”桓豁与在座众人大吃一惊。 周虓道:“桓氏族人造反,并非是真,而是杨安分兵四处,冒充大都督旗号,飙掠州县,流言惑众。效仿昔日战国之时,秦国废廉颇,齐国废乐毅之计。” 桓豁、谢安及在场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谢安一旁问道:“此计离间君臣,险些冤枉好人,究竟是何人献计?” 周虓道:“秦国侍中李威献计。” 得知是反间计,气得桓豁恨不得气炸连肝肺,咬碎口中牙,桓豁走下帅位作揖道:“方才我等不知是计,对孟威恶语相加,万望见谅。” “大都督不为流言所激,朝廷不为奸计所惑,乃大晋福分,如今之计,该如何是好,还望诸公献上良策。”周虓道。 夏侯澄一旁言道:“既然孟威假意降秦,不如就留在营中,看他杨安怎地?” 周虓道:“老母尚在秦军手中,下官岂敢不回,还是再想想万全之策。” 众人虽想挽留周虓,但是妻儿老小皆被扣在秦营,也无可奈何,桓豁转身问道谢安:“安石兄可有良策赐教?” 谢安道:“既然家眷在秦,不如留身秦国,暗为内应,岂不更妙?” “安石之计,正合我意。”桓豁又对周虓道:“孟威就留在秦国,互为照应,大晋方能知己知彼,日后必可百战百胜。” 周虓道:“如此说来,我便回去,但是杨安命我游说,空手回去,该如何交代?” 桓豁站起身,双手倒背,走了几步,说道:“李威匹夫,害我桓家,险被暗算,我桓豁岂能饶他?” “大都督之意?” 桓豁道:“我修书一封,你拿回去就说李威通敌,书信为证,杨安匹夫必然中计。” “请大都督写来,我回去禀报。” 只见桓豁提笔书信,一首诗词写于书信之上,周虓大为惊异,桓豁叮嘱道:“回去就说,流言四起,本督坐立不安,大失威信。李威欲借杨安除掉桓豁,再与周仲孙兵变自立,蜀中称帝。” “原来如此。” 桓豁道:“那杨安有勇无谋,必中反间计,而杀李威。” 又附耳几句,周虓领会,作揖道:“大都督放心,此番回营,我自会从中取便,挑拨杨安,诛杀李威,替大都督雪流言之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