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秦晋争锋,折戟襄阳 200:邓羌大战桓石虔,姚苌截杀火烧坡-《烟雨东晋》


    第(2/3)页

    秦国的探马,飞跑回营,探子进了中军大帐,作揖言道:“启禀大帅,今日探得晋军万余人马,向巴西而去。”

    巴西在成都府东面,杨安捋了捋胡须说道:“分兵万人,进了巴西,那桓豁意欲何为呀?”

    军师权翼端坐许久,不曾言语,杨安道:“权翼军师,你到说说,那桓豁如何盘算?”

    “以权某之见,桓豁要抄大帅后路。”

    “何以见得?”

    “巴西群山环绕,路途蜿蜒,桓豁此行,欲图大帅身后。”

    杨安道:“本帅该如何是好?”

    权翼道:“涪江西侧有一火烧坡,此地奇险,大帅何不在此设伏,阻截晋军。”

    “好,”杨安道:“姚苌、李蛮,命你二人,点兵一万,赶赴火烧坡,截杀晋军,万不可使其抄了后路。”

    “得令!”姚苌、李蛮点齐兵马,星夜兼程,先一步赶赴火烧坡。

    抵达山中,兵马歇脚。主将观看地势,李蛮言道:“探马来报,绕行晋军,乃是毛穆之兄弟。景茂兄有何破敌之策。”

    姚苌(字景茂)道:“自古行军,必选依山傍水之处,火烧坡正靠涪江。”

    “那你我就藏身山上,待其到此,一冲而下。”

    姚苌道:“既然山下是涪江,我欲用火攻,将晋军逼入涪江。”

    “景茂兄妙计,火烧水淹,必胜无疑。”两人商量定计,便在火烧坡山上设下埋伏,静候晋军。

    毛穆之、毛安之率大队人马,一路前行,沿着涪江而进,有涪江水源,食宿生活也方便不少。眼看天已不早,毛安之道:“此地依山傍水,实乃安营扎寨之地,连日行军,山路蹒跚,甚是辛苦,不如就在此地。”

    毛穆之道:“我等驱驰百里,绕行敌后,杨安、邓羌等辈,做梦也难料到,一路奇兵,将断其后路。”

    “兄长奇功当立,今晚扎营,痛饮几杯,好好歇歇。”

    “好,就依二弟,传令下去,在此地依水扎营。”

    众将士领命,纷纷止步,露宿扎营,取火做饭,众人忙活的热火朝天。毛穆之、毛安之兄弟二人漫步山下,一缕夕阳余晖,洒落涪江水面。映着粼粼波光,毛穆之打眼望去,只见山间一块青石,漆书三个大字“火烧坡”。

    三个红漆大字,顿时让毛穆之呆住,二弟毛安之问道:“兄长为何驻足不行。”

    毛穆之道:“原来此地名曰火烧坡,用此地名,着实不祥。”

    “兄长多虑,我等绕道绵竹,转战百里,穿越蜀山,除非秦兵从天而降,否则莫说火烧坡,就是水淹坡,又有何妨?”

    “只盼早到绵竹,以免夜长梦多。”

    炊烟袅袅,酒饭已好,众围坐吃饭,埋伏在山上的姚苌、李蛮早已偷偷窥见,趁着晋兵用膳,无心迎战之际,秦兵轻声来到山坡。

    只见若干草团点燃,又有火冲车燃烧,顺着山坡滚滑下去,晋军开始还以为是山坡有人做饭,点着了山坡草木。

    等草团滚下,火车滑来,这才恍然大悟。锅翻碗打,乱成一团,火车、火团紧随后面的是秦兵,火势伴着杀声,使得晋军大惊,溃乱一团,夺命而逃。

    毛穆之、毛安之兄弟二人,提起兵刃慌忙上马,毛穆之大喝:“速速迎战,脱逃者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