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王彪之、谢安、车胤等几位大臣,侧坐一旁,面面相觑,沉寂了许久。只见褚太后道:“原本盼着收复西川,能安心扶陛下亲政,没想到桓豁大败,凉王降秦,天下大势,对我大晋是愈发不利。” 王彪之道:“老臣以为,桓豁不胜,则荆襄危及,需早定良策,以防秦军乘胜东进,杀入荆襄。” “那诸公以为,桓豁还能否顶得住?”褚蒜子问。 谢安道:“前日桓豁上奏朝廷,自云顶山大败,桓豁忧愤成疾,已请辞荆州大都督一职,求朝廷另遣能臣。” 听说桓豁病重,桓豁可是当年褚蒜子的思慕之人,即便褚蒜子一生不曾寄情桓豁,但桓豁毕竟是忠良之臣。 旨意传下,差遣王献之奉命赶赴东川大营,众臣各自退下,褚蒜子一人坐在含章殿,望着窗外,久久不语。眼看月色甚浓,褚蒜子已呆望许久,孝武帝司马曜来到身后,轻声说道:“嫂娘坐了两个时辰了,莫非真是担心桓豁安危。” “哀家这把年纪了,对桓豁还有何可担心的,哀家所虑,乃是大晋安危。久坐于此,等待王献之。” 孝武帝道:“朕只丢了西川一隅,江南州郡,仍在大晋,来年反攻,未尝不可。” “西川丢失,东川难保,秦国东吞燕国,西并凉王,北收代地,大有一统之势,江南一日小于一日,已是岌岌可危。” 这时,太监来报,说道:“启奏太后,王献之即将出使,特来面见太后。” “传王献之来见。” 片刻,王献之快步来到含章殿,伏地拜倒:“微臣奉旨赶赴东川,明早即行,太后召见,不知还有何叮嘱。” 褚蒜子强打镇定,假装自信,说道:“桓豁病重,若东川不可死守,便退回荆州,不必为寸土担忧,重整旗鼓,为时未晚。” 王献之问:“既然大都督病重,吉凶难测,万一臣到东川,大都督已不治身亡,又当如何?” 褚蒜子想想病重的桓豁,思量片刻,说道:“桓豁帅才,足智多谋,生前必留遗计,只要将士照计而行,定可转危为安。” “微臣领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