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也好,军师代拟一封奏报,告知实情,请朝廷多拨付些军马钱粮,让谢安看着办。” “遵命。” 抵抗前秦南征,桓冲舍不得动用手下兵马,便让军师郝隆亲笔拟奏,派人送往建康,请求朝廷拨付军马钱粮,补充辎重,协助抗秦。后有金朝进士李纯甫《谢安石》一首,正解桓冲,诗句有云: 阿坚休道不英雄,儿辈俄成盖世功。 屐齿折时渠自省,至今人解笑桓冲。 尚书房里,进进出出的郎官,传送着各地奏疏,这日正逢中书令王献之,到尚书房与丞相谢安议事,顺便商议了几个奏章的批复。偏巧王献之看了荆州的奏报,拿给谢安,王献之道:“丞相瞧瞧,桓冲得了秦国南征的密报,自己不派兵,到让朝廷出兵。” 谢安道:“桓冲早年猛如温侯,如吕布再生,颇为勇猛,忠勇可嘉,可此人气量不足,不为太后看中,如今看来,果不其然。” 王献之道:“秦国南下,襄阳首当其冲,此战不可不救。” “嗯,”谢安道:“你我同去奏报天子,若能调遣五万人马,增援襄阳,阻挡秦军,尚有希望。” “好,下官与丞相同去。”谢安、王献之一同赶往显阳殿求见,沿着宫巷,走到宫墙外,远远听到一阵笛音,悠扬传来,传魂摄魄,绕耳难消。王献之道:“笛音高雅,超凡脱俗,不知何人献曲?” 谢安道:“听其音,闻其韵,必是桓伊桓叔夏之曲。” 原来那大将桓伊,在东晋年间也是雅量不凡,善于作曲,久负盛名,尤其以《梅花三弄》闻名于世。王献之道:“丞相是如何得知。” 谢安笑了笑说道:“献之素有雅量,应知桓伊好作曲,岂不闻《梅花三弄》,享誉江东。今日笛曲,便是三弄之一的《玉妃引》。” “丞相果然高雅,趁陛下今日兴致,正好奏报此事。” 谢安、王献之一起步入显阳殿,一进大殿,一阵浓烈的酒味,扑鼻而来,谢安、王献之抬眼窥探,只见殿上,并不是桓伊抚笛,而是歌姬相伴,伶人奏曲。 依偎在孝武帝司马曜两侧的歌姬,二八芳龄,坦臂露肩,搔首弄姿,甚是妖娆。谢安、王献之不敢抬头。谢安奏道:“启奏陛下,荆州急报,秦王苻坚欲在明年,进犯荆州,淮南告急,望添拨救兵。” “荆州重地,桓冲、朱序等人,皆为大将,万夫不挡之勇,何必多虑,今日酒宴,正献《梅花三弄》,二位爱卿,赐坐饮宴。” 谢安道:“老臣万万不敢,战事紧迫,宜早不宜迟,还望陛下速决。” 此时的孝武帝一十六岁,虽然亲政,青春萌动,放荡不羁,哪里听得进去,醉眼迷离,不屑说道:“朕不是说了,有桓冲、朱序为大将,何须多虑?” 王献之道:“可是桓冲不肯发兵,襄阳孤立,还望朝廷相助,以防万一。” “丞相自酌,朕今日只陪爱姬,不批奏疏。” 说罢,孝武帝与两个爱姬,勾肩搭背,晃晃悠悠转往内殿,内殿是天子卧房,这使谢安、王献之二人想进谏,却不能跟进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