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轻筏载渔夫,山径有樵翁。向爱夕霞晚,笑看夜船灯。” “大战在即,丞相临危不乱,仍有闲情逸致,赏景怡情,令人卓然起敬,可哀家之心,只可就事言事,消受不得这般闲情。” 谢安道:“太后尽可言来,臣等洗耳恭听” 太后褚蒜子望无尽江波,与天相接,不见尽头,心生诗句,慷慨吟道: “今游顾长江,逆舟向荆襄。一水系天下,狼烟布苍黄。 未睹秦之势,久饮晋之殇。北岸皆蓬野,南陆又辟荒。 观潮润帝气,仰星正天纲。炊烟轻且浮,涓流悠亦长。 秋风卷五岳,骇浪汇三江。凝心聚四海,壮怀泽八方。 扎兵淮河右,逐鹿淝水旁。扬鞭屯寿春,扶杖指襄阳。 汉师望北尘,胡马啸寒霜。拔剑斩狂蛟,张弦射天狼。 穷武朝运尽,邦德社稷昌。置身博成败,淝水定存亡。” 听罢此诗,众人感慨,暗自称赞,谢安作揖道:“太后博闻广记,才思过人,如此气魄何愁大晋不胜。” 褚蒜子道:“临江赋诗,纵情万里,哀家饮江水长大,乃大江之儿女,若非淝水大战,也难有此情怀。” “好个大江儿女,令老臣心悦诚服,钦佩不已。”谢安道。 褚蒜子道:“不忙奉承,丞相劝说天子,满口十败十胜,可听说苻坚南下,所到之处,望风降敌之人,也不在少数,可见人心所向,也未必全在大晋,是何缘故,丞相试言之。” 一听褚蒜子这么问,谢安躬身作揖:“既然太后如此问,老臣也不得不言,但又不敢妄言。” “丞相但讲无妨,恕你无罪。” 谢安道:“太后可记得袁真否?” 一提袁真大名,褚蒜子是记忆犹新,这辈子为朝廷秉公办事,坦荡无私,唯一冤枉的好人的便是袁真。褚蒜子道:“怎能忘怀,当年为了稳住桓温十万雄兵,哀家将计就计,冤枉了好人,逼反袁真,以致满门抄斩,害了多少无辜性命。” 谢安道:“苻坚攻占寿春,对袁真大肆追封,为其平反昭雪,直指冤案痛处,袁真造反之地,正是寿春,这事太后若不给个交待,难服天道人心。” “冤杀了那么多人,让哀家如何交待?” “微臣斗胆,奏请太后,为袁真谢罪!” “岂有此理?杀便杀了,让哀家替桓温谢罪,岂不成天下笑话?” 谢安作揖道:“昔日里,曹操渭水哭王垕,刘备当阳摔阿斗,无不装腔作势,收买人心,寿春紧邻淝水,太后若不哭冤,如何换得人心?” “难道非哭不可?” “袁真可是真冤,老臣与大晋将士尚不惜死,太后又何惜一抹眼泪?” 听了这话,褚蒜子微微点头,说道:“好,等到了淝水,便祭袁真将军。哀家跪他,认错赔罪,平反昭雪,既不怪桓温,也不罪袁真。老天爷那里有笔账,自己酿的苦酒,哀家自己喝。” 谢安躬身作揖道:“太后深明大义,感天动地,我大晋将士,同仇敌忾,何愁不胜?”众人乘船前行,船队劈波,西去寿春。残阳西下,落幕余晖,伴着江天一色,缓缓而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