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两例全部成功,终于是第一作者了-《苟在诊所练医术》


    第(2/3)页

    “没问题,等会我直接安排就可以了。”

    田主任与他聊了几句,挂断了电话。

    身为科主任,又是主任医师,特别忙。

    ……

    傍晚,下班后,李敬生带着团队的两名成员前往人民医院。

    连涛特意抽了时间,已经安排好了一切。

    都说朝里有人好做官。

    在人民医院这边有着连涛这位主任医师当团队成员,确实可以带来许多便利。

    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医院,人情关系永远都绕不开。

    它能带来的好处也是非常可观。

    内镜室内,赵总躺在台上静静等待着。

    “李医生,我的那颗瘤子就交给你了,千万别客气,一定要帮我弄死它。”

    赵总是个生意人。

    说话也是与普通人有很大不同。

    “哈哈,放心,我和我的团队从来不会对任何疾病心慈手软。”

    李敬生笑着回应。

    全麻后,肠镜手术很快开始了。

    李敬生一点点操控着肠镜抵达病灶部位。

    一颗相当大的肿瘤出现在内镜的显示屏幕上。

    正常情况下,这么大的肿瘤无法通过内镜切除,李敬生看过后,却可以采用他创新的术式将其完整剥离,并且取出。

    ……

    手术一切顺利,因为采用了电凝标记病灶边缘的做法,出血量几乎没有。

    用这个办法,也是顺利解决了患者凝血不好的难题。

    术后,李敬生对患者的黏膜层进行了精细缝合。

    缝合的时候,他就在想,这颗肿瘤明明是生长在黏膜层下面。难道就没有办法不破坏黏膜层,把肿瘤切除吗?

    医术方面,他追求的是精益求精。

    如果能够让内镜在肠道黏膜下建立一条通道就好了。

    肠镜的导管很小,只需三毫米左右就可以顺利通行。

    只是要怎样建立这条通道呢?

    李敬生不由琢磨开了。

    给阮老先生切除贲门癌时,他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开始思考了。

    切整颗瘤子,明明可以在黏膜下切除,但是却必须在黏膜上切开一个口子。

    就像要切掉皮肤下的一个病灶,那就必须把完好的皮肤切开。

    这一直是所有手术的传统思路和方法。

    “如果不破坏黏膜层,那岂不是从外壁切开也能行得通吗?”

    他的手术经验还算丰富,毕竟在心胸外科与骨外科跟着主任医师们混了很多台手术。

    就连普外科也没有少客串。

    他认为如果不破坏黏膜层,直接改变手术思路,从外面切进去,然后把肿瘤切掉,完全可行。

    只是这里面的技术难度非常高。

    要求术者能够精准切开每一层,既不多切,也不少切一分。

    除此之外,切除肿瘤过程中也需要极度小心翼翼,绝对不能搞破黏膜。

    另外,术中止血的难度也比传统内镜手术更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