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很快。 王海开着车,载着两大一小离开了德芸社。 去哪儿? 录歌。 合同王海签完了,按二创的版本签的。 专业网站,自然是高标准,不是你随便在哪里录一遍就能交差。 什么音质、音色、配乐、制作,都得在专业录音棚里出来的作品,才能达到人家的要求。 爷仨对此,自然不无不可。 家里不也有能人么? 慊大爷上交三教,下结九流,刚好有朋友是开录音棚的。 对,就是朋友。 所以一行人,没多耽搁,直接往录音棚赶。 不过,坐在车后排的郭德刚和于慊,目光却不时的扫向唐云风。 刚才这家伙二话不说,直接抄起纸笔,当着他们的面,写了一版完全不同的《探清水河》后,真把他们给震惊了。 俩位长辈拿着稿子,前后仔细一推敲,更加傻眼了。 别说改曲了,就是修复老曲子,都不是简单的事儿。 想当初,郭德刚把《探清水河》从二人转那里扒回来时,可费了老鼻子劲修复。 谁承想,唐云风更狠,他是直接把北方小曲,愣给改成了江南小调。 这很容易判断。 看他起头直接是用江南小调《无锡景》的曲式和入词,来给这首曲子定调,就知道了。 光这不算。 他在中间又引用了《春江曲》、《茅山道士》初引用·殉情诗里面的词句。 前后一顺,小麻雀的这股乱劲,愣把他们这两只老家雀给绕晕了。 这能成? 时间有限,干净便一起上录音棚里去考量吧! 对于艺术的态度,郭德刚还是很严谨的。 照他自己的话来说:“糊弄观众,便是糊弄自己的饭碗!” 不过,瞧着唐云风这信心满满的表情,他在没听到唱腔之前,还真不好说出什么怀疑的话来。 毕竟,能唱就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他还能改,甭管水平高低,这都值得鼓励。 老先生们已经老了,他自己也会老,手艺,总得有人来传承不是? 个把小时过去。 一行四人在一栋五层旧楼前停下,下车直奔二楼。 一上楼,便看到门口挂着“音乐工作室”的牌子,代表着这整个二层都是录音棚。 唐云风瞧着新鲜,他原本以为录音棚,便是棚子一类的存在。 “就这里,我朋友老周的买卖。” 于慊招呼一声,直接上门敲门。 转眼,一只大猩猩,啊呸,一个脖子以上全是毛的男人,从里面探出头来。 满脸的络腮胡,再加上齐肩的长发披散着,你品。 年龄什么,唐云风是真瞧不出,能看得清眼睛就不错了。 “于哥,您来啦!”老周人倒是很热情。 “兄弟,最近买卖怎么样?” “还成,混着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