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是实话。 不光师父,后台所有的弟子,有一个算一个,但凡师娘开口了,没人不听她的。 就这么的,唐云风所学之中,又多了京韵大鼓这么一门艺术。 只是还没有正式拜师,顶多算师娘的半个徒弟。 所以从这件事情上,唐云风总结出两点。 一是,夸女人有好处。 二是,夸女人有风险。 总结完之后,他又糊涂了。 女人到底该不该夸? 时间缓缓而过。 “啪嗒”一声轻响,送大林上学的王慧推门进来。 见唐云风在练习京韵大鼓,她轻手轻脚的关好门,人便立在玄关不动,静静地听着他的唱词。 很快,王慧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孩子真的很不错。 貌似天生就是吃开口饭的好苗子。 相声、口技、评书,再加上自己的京韵大鼓,已经是四门功课在身。 但他也真有本事,每一门功课,都能做到让师父满意。 其实王慧知道,关于这一点,没有什么窍门。 好嗓子撑底,气息控制的巧妙,脑瓜灵,悟性高,说他什么都好。 最终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比不过一点:这孩子肯下功夫。 好手艺,都是练出来的。 但凡成名成角的艺术家,无人不认同这一点。 交待给唐云风的事情,他一件不落的给你办得利利索索,剩下的时间便全搁在练功上。 当初玩闹中,答应传唐云风京韵大鼓,王慧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离开曲坛那么多年,但曾经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从小的汗水、泪水,全是为了它。 成名后的赞誉,那些聚光灯,那些如雷般的掌声,也全是因为它。 心中热爱它,为它付出过,也因它收获过。 这门艺术,怎么可能说放下便放下? 即便每天忙碌、操持,但依然无法忘记。 不然,她也不会几次跑到相声舞台去表演京韵大鼓。 就是因为技痒嘛! 心有所念,而无知音共享。 几次上台,都是她一个人独唱,连伴奏乐队都是现凑的。 孤单。 孤单得很。 师娘的孤单无人懂。 连小黑胖子都不懂。 收徒弟的心思,王慧早就动过。 可是后台徒弟不少,但无一人入眼。 学京韵大鼓可不简单。 很枯燥,比学相声要枯燥得多。 同时跟学京剧差不多,最好是娃娃腿,得打小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