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倡议书几眼扫完就得,再看也看不出花儿来。 唐云风递还给郭德刚,后者接过来放回包里。 并未说什么,只是喝着茶,不过脸色依然不太好。 这个唐云风理解。 自己师父多聪明一个人呐,纷争升级到这个程度,他不可能闻不出别样的味道。 只是啊。 他可能做梦都想不到。 这张轻飘飘的白纸黑字,拉开得却是一场持续十几年而不落幕的纷争。 相声门:主流与非主流。 算了,还是换两个词,好理解一点:新式相声与传统相声。 新式相声以寓与教为主,传统相声那就是简单了,所有能耐全在一个“乐”字上。 这是理念之争,说孰是孰非反而肤浅了。 唐云风不管别的,他只喜欢能把人逗乐的相声。 没得选,那便干脆不选了嘛! 所以唐云风倒是觉得,师父大可不必如此。 去年年底,在自己的建议下,整个德芸社的段子全部修改过一次。 屎尿屁、伦理哏还有,但至少没以前那么露骨。 说白了,最粗的那个底,早在几个月前就被兜上了。 已经主动做到这一步了,还能怎么着? 至于说高雅嘛。 不可能。 传统相声发展上百年,累积出来的段子,没有一千,也得有八百。 可甭管它失没失传,全部算进去,压根儿就没多少可以称得上高雅的。 到了德芸社这里,问题就更实际了。 一个班子,几十号演员轮番上台使活。 能耐有高低,风格有左右。 哪有那么多高雅的活给你使? 每个演员使这些活儿又能不能出彩呢? 台下来来去去的观众,他们又买不买你的账呢? 每一个问题,都是一班子老少爷们脖子上的绳,是关乎大伙碗里有几粒米,能不能吃饱饭的难题。 没人靠呀。 园子要想发展,大伙要想吃饭,谁也没得靠。 好坏全在台下的观众。 上至遮风的瓦,下至立锥的地。 中间你身上穿的衣裳,嘴里一日三餐吃的那口肉。 那都是观众一张一张票钱,给供养出来的。 无君子不养艺人。 这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 没吃过这份苦,受过这份罪的艺人,哪里知道这四个字的分量,到底有多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