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秋梨膏开始熬制,最开心的不是李常林,而是下河村的所有村民。 这段时间,他们每日上山摘野山梨子,一天走两个来回,摘两筐梨子,一筐梨子便是十个铜钱,一天下来能挣二十个铜钱,比村口修路的人的工钱都多呢。 原本,张家只出资让人修村口那段路,但是李常林为了方便大家从山上往下运送野山梨子,又请他们将村里一直到山脚下的路都修了一遍,延长了工期。 是以,那些修路的汉子修着修着便有些不平起来。 “我们在这里卖力气,一日也才十二个铜板,你们一群小妇人,一日竟还能挣二十个铜板,那咱还修什么路,不如都上山摘野山梨子算了。” 这话可是乐坏了下河村的一群小妇人了。 “谁说小妇人挣的钱就一定比你们这些汉子少呀?再说了,你若不修路,我们进山下山多不方便?” “就是,可不许不修路,大家都等着用牛车从山脚下把梨子运回来哩,您就赶紧修吧。” 一群汉子虽说心有不甘,但他们也没放弃。 自己不能进山摘梨子,我喊我家婆娘摘了梨子送来,不也能挣一笔么? 虽说从他们村送梨子过来,路程遥远,一日只能送一趟,但一趟也是钱啊。 于是,这段时间以来,不仅仅是下河村的村民进山摘野山梨子,从各个村里送来梨子的也不少。 大家都知道,下河村有贵人开了一个熬制秋梨膏的作坊,如今正是山上野山梨子泛滥的季节,人家又收这没人要的野山梨子,大家可不趁着这个时候进山采摘么。 因着这个契机,不仅仅衍生了摘梨子这个工作,有些不想进山去费那力气,家里又有牛车的,便动了旁的心思,专门到邻村去收梨子。 李常林这边给的是十个铜板一筐梨子,他们给的则是八个铜板一筐梨子。 虽说少了两个铜板,但是因为少走一大段路,省下来的时间还能再进一趟山,再摘一筐梨子。 多摘一趟,便多八个铜板,一天算下来,也能挣十六个铜板,可比自己送到下河村挣得多。 于是,除了自己摘自己送之外,便又多了一个往下河村运送野山梨子的行当,一筐两个铜板,一趟能运六筐,便是十二个铜板,一天来回两三趟是可以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