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心思玉屑-《革秦》
            
            
            
                
    第(2/3)页
    这是计划的一环,是必由之路,是应当做的事情。
    放出去一部分利益,然后建立起自己所要求的关系。
    进而,以此关系,锻炼新的,获得利益的人群。
    最后,在剧烈的扩张中,将旧有的那些利益获得者磨损,使之虚弱。
    最后的最后,是以新的利益获得者,取代旧的利益获得者,从而推动转变。
    这是一个简单且复杂的过程。
    而这样的道路,嬴政知道,一旦踏上,便再没有回头的路。
    新的利益获得者人数众多。
    即便他们只是最贱的贱人、是奴隶、是草芥。
    是从未吃过饱饭、从未穿过好衣、是劳碌一生,所得财富不能当贵人一餐所花耗的底层。
    但,只要一朝,他们吃饱了,穿好了。
    他们就不会再愿意忍饥挨饿。
    秦国也好,别的什么国家也好。
    依照鞠子洲在《邯郸稽考》当中所记述的,依照他在秦国的巴郡游历数年所记录的,依照那些完全由真实的眼睛所看到的,嬴政是知道的。
    当今世界,人口其实很少。
    人少,而地多。
    秦国巴郡,一丈夫的劳动力,可以耕种五十八亩地。
    而配上铁犁牛耕之后的,咸阳城周遭,农会的记录之中,一丈夫,最高可以耕耘八十四亩地。
    众人协力的情况下,十人丈夫轮作,人牛相换,轮替耕种,十人可以耕种九百四十亩地。
    而养活十人丈夫与他们的家庭呢?
    依农会的待遇标准算,十个五口之家,仅仅需要二百七十亩地。
    这还,只是配备了粪肥之后,一年一熟时候的数据。
    算上盐、脂、酱、菜、肉、布、农具、等各种生活所需,让他们过上他们自己想象中的美好生活,也不过是付出三百七十多亩地的收成而已。
    他们要求真低。
    可即便是这样低的要求。
    他们有多少人真切地过上了呢?
    秦国税务是重的,但这重税……
    嬴政思考着。
    他发觉自己以前的思考似乎有所偏差。
    偏向于……极端化?
    愚、贫、疲、辱、弱……
    似乎对,又似乎……不太对!
    自己以前,似乎是有着,将一切的原因归结于一处、归结于商君所订立的法律的倾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