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口舌之争-《我助大唐迎贞观》


    第(2/3)页

    “…”

    殿内的氛围瞬间被李建国的一席话带动了起来,风向也是一下子转变了,群臣们看向李建国的眼神都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萧禹也是咬了咬牙,一下子也是说不出话来了。

    “萧卿家,你还有何意见?”李世民看着萧禹,淡漠地问了一句。

    “皇上,虽然此人有几分才学,口才也是不错。但是,老臣还是那句话,尚书令一职不同于其他职位,还请皇上慎重。我朝四品以上的官员都是一点点地提拔上来的,且都是用功劳换来的,而此人的家世背景尚未查清,皇上就对他如此信任吗?”萧禹仍是不依不饶地追问了一句。

    还不待李世民开口,房玄龄便是开口道:“萧大人过虑了,其实李建国乃是我的义子,对于他,老夫愿用头上的乌纱担保!”

    房玄龄此言一出便是引起了一阵骚动,就连李世民也是瞪大了眼睛,因为这件事房玄龄并没有跟他说过。

    萧禹突然冷笑了一声,“房大人,既然此人是你义子,你如此作为,是否有失公允?”

    房玄龄也是笑了笑,“老夫一向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一心只为大唐着想,为皇上尽忠。身正不怕影子斜,老夫为人如何,诸位大人清楚,老夫问心无愧!”

    “房爱卿为我大唐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他的忠心朕绝对相信,朕也绝对相信他不是徇私枉法之人。”李世民正色说道。

    “房大人为人一向光明磊落,难不成萧大人你对房大人有所怀疑?”此时,杜如晦也是按捺不住说了一句公道话。

    “杜大人言重了,老夫自然不敢对房大人有所怀疑。只是房大人刚刚也说了,此人只是他的义子,那房大人能否将此人的家世背景告知于众位大臣?”萧禹对着房玄龄躬身致歉,嘴里问了一句。

    房玄龄眉头紧皱,因为对于李建国的来历,自己也不清楚,李建国只是曾经跟他说过自己的家乡比较遥远,并无它言。

    此时,李世民也是看着房玄龄,因为对于李建国的来历,他也是不清楚,自然也是想知道一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