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中间花了几年?区区五年,而曹魏领土也基本未曾增加。 未曾开疆拓土,就有如此功勋,那要是灭国,又当如何奖赏? 对比一下曹魏的开国三公贾诩华歆王朗那区区七八百户的食邑,就知道司马昭的封赏有多夸张。 而司马昭又不可能只收买自己的狗腿子,他要获得所有人的支持,什么曹魏老臣、外戚勋贵、封疆大吏个个不能落下。 曹魏当年掌控中军的宗室大将曹真到死也就2900户的食邑,而到了司马昭时期边镇大将几乎人均5000户以上。 司马昭如此做,而到了司马炎这里就更夸张了。 毕竟司马昭好歹在司马师时期打过一些仗,有功劳在身,司马炎有个什么功劳?想要笼络人心,也就只有批发财物权位之类的了。 司马炎上台时刚年满三十,虽说不算小,但满朝高官个个都是他的长辈,这种情况到司马炎去世也没能改变。 司马炎留来辅佐儿子司马衷的几个人里,司马亮是司马炎的叔叔,杨骏是司马炎的岳父,都是司马衷的爷爷辈,卫瓘倒和司马炎是平辈(亲家),然而卫瓘比司马炎大16岁,比司马衷大39岁,说到底和司马衷还是差着两辈。 司马炎就是这样和一群长辈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自己没什么威望,朝堂上还个个都是大爷,于是司马炎对大臣的赏赐比司马昭还丰厚得多。 大汉朝和曹魏朝廷一直以三公为尊,而到了司马炎时期晋朝的三公已经不够用了,变成了八公。 另外,司马炎还封了一堆公爵,量产了一批万户侯。 但天下列战百年,生产力恢复的速度跟得上司马昭父子封赏的速度吗? 如果不是耗费了三代人的心血而是一两代就完成从权臣到皇帝的转变,西晋留下的毛病也不会如此严重。 当然司马氏走到今天这一步,司马懿起的示范作用太坏也是其一。 如果说曹操父子的行为证明了天下大乱之后,拳头大的人可以借皇帝之名搞事事成后又把皇帝一脚踢开,那么司马家族的行为就证明了即使天下没有大乱也可以这样做。 以这个位面还未曾发生的钟会之乱为例,钟会出身颍川钟氏,时年40,如今官居司徒。 和司马父子对比一下,论出身,河内司马氏赶颍川钟氏差着几条街。 论资历,司马懿40岁时在给曹操当秘书,司马师40岁时在当中护军,司马昭40岁时靠父兄的关系当上了征西将军,通通比不上已然位居三公的钟会。 论功劳,不提别的,光是在灭蜀之战里率领主力长驱直入汉中这一点,也就司马懿能比比,甚至不需要邓艾相助,钟会三年之内也能灭汉。 那样必定能把手中军队完全掌握,方可举旗反叛。 钟会唯一的劣势就是不如司马家能生,能生在高门大户中,可是最卓绝的天赋了,区区河内司马氏就是依靠着能生,方才一两代就有了如今的声势。 不过,钟氏的门第也弥补了这个缺点,而这种情况下,你司马父子可以篡位,我钟会怎么又不能有想法? 然而这种行为带来的影响相当恶劣。虽然后来人在书里马后炮一样写了一大堆某某人预言钟会要造反的记载,然而钟会真正造反时,司马昭一开始是完全懵逼的——我对钟会那么好,他怎么可能造反? 及钟会谋反,审问未至,而外人先告之;帝待会素厚,未之信也。 这种反应其实很双标,难道曹家对你司马家不好? 此前司马昭要给钟会增加食邑,钟会不要,封钟会当九卿,钟会也不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