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项目申奖-《矿业霸主》


    第(1/3)页

    张逸从冶炼厂回学校的路上也一直在思考,现在钟教授团队研究的钨钼分离技术已经快要完成,数据也无限接近指标要求,这也就意味着,项目很快就可以申请答辩了。

    对张逸来说,他更看重的是这个技术马上就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了。

    而且他很需要把这个技术投入到冶炼厂中,没有优质的钨金属,钨钢的生产就无从谈起,生产特种钢已经成为冶炼厂长远发展的目标。

    资生院,钟强办公室。

    张逸到的时候,钟强正在整理钨钼分离项目的材料,看到张逸后也是笑眯眯地跟他打招呼,心情很是不错。

    在沙发上坐下后,张逸笑着问道:“钟教授,看您心情不错,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啊?”

    “确实有个好事。”钟强笑呵呵地看着张逸道:“张逸,现在项目也已经要到收尾的阶段了,这个项目,我打算申请奖项,前几天国家科技厅下发的关于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选通知,我们江南省要递送35个技术名额上去,我综合考虑过了,一等奖我们不好拿,因为这个技术还没有投入到生产中,还没有产生社会价值,但是二等奖我觉得我们还是有可能评选上的。”

    张逸笑道:“既然有政策,那我们就申报上去,得不得奖,科技厅应该有自己的评价体系。”

    说到项目评奖,几乎是每个搞科研的人最终的追求,所有的荣誉、成就,几乎都是通过获得什么奖项来体现的。

    就像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的评选,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曾经获得过哪些重大奖项,当然,这些奖项和院士评选都是来自于技术的突破,想要拿到这些荣誉,就必须在技术攻关上下更多的功夫。

    像矿业界泰斗,工程院院士卢光济教授,他就曾经突破过浮选技术,后来这一技术应用到十几家企业里,这些企业一年下来就收入了30多亿,这一技术也为他带来了很多奖项和荣誉。

    而像袁隆平教授这样的就更不得了了,中国十几亿人吃饭问题,都是他给解决的,毫不客气的说,他的杂交水稻技术,推动了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

    对张逸来说,这个奖项并没有什么大用,但对钟强就不一样,他可以凭借这些奖项,顺利拿下长江学者,楚天学者这样的学术地位。

    “我现在整理整理材料,到时候交到江南省科技厅。”钟强说完又叹了口气道:“可惜啊,要是我们的技术能够投入到生产中,能给企业带了巨大的收入,我们能评的奖项将会更高,现在时间太匆忙,要等到企业招标,项目中试,再购买设备进行生产,那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这个不会太久了。”张逸道,“我打算跟青山冶炼厂合作投产钨钢。”

    钨钼分离技术,本来是要应用到钨选矿上的,但选厂一直都是采矿业的企业负责,直接采出来矿就要进行处理,处理好的精矿再拉到冶炼厂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