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左右为难-《材料为王》


    第(3/3)页

    再算一下,这个过程中为此投入的研发、建设资金,人力、物力消耗,足以让一个天生乐观的人也感到绝望。

    但郭逸铭却不同,因为他走的不是寻常路。

    他虽说没有准确地实际工作经验,却有书本作为参考。配方他知道了,关键注意要点他知道了,生产大致需要哪些设备他也知道了,即以这些设备的草图他都清楚,还有流程说明,就剩下最后的实际操作流程总结。虽然耗资可能仍然不菲,也要一定的mō索成熟时间,但世界上绝对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实验室,能够比他花更少的钱、用更短的时间,将这套工艺流程实用化。

    所以他一点都不急。

    现在与国际先进水准看起来差距甚大,但在他看来,这点差距根本不算什么。只要给他一个稳定的发展空间,一个良xìng的资金循环链条,不算大规模推广,只是自己用,眼前所谓的一点点材料差距,让他实现后来居上也不过就是几年、十几年的时间。

    而等他建成了一个自我循环的体系,真正发力奔跑起来,足以让全世界的材料科学家目瞪口呆,摔掉他们所有人的眼镜。就算大伙儿突然之间幡然醒悟,所有国家研发单位抱成团,同心协力一起追赶,拼了命也别想再追上他!

    他有着如此大的后发优势,所以心中一直很踌躇,不确定什么时候拿出来才最合适。他现在要考虑的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身处中美夹缝中如何生存的问题。材料科学带来的好处,只要不是瞎子,大家都心中有数。

    制造技术就更不能立即拿出来了。

    制造业不像电子行业,这属于敏感技术,更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要制造业上来了,国力立马就能提升一到两个等级,因此所有国家都看得格外的紧。

    美国现在虽然为了对抗越来越强大的苏联,和中国达成了战略联盟,也提升了中国的进口等级,开放了一些技术,甚至主动卖给国内一些以前只转让给欧洲盟国的高新技术。但制造业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国力的提升,中美之间的联盟只是暂时的。两个领土、资源都差不太多的国家,天生就是竞争对手。为了提防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对于中国在制造业技术的提升,它始终是瞪大了眼睛,神经保持着高度警惕。

    目前郭逸铭拿出手的电子技术,对于国内来说是急需的,但在美国看来都不值一提:3英寸晶元技术和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已经对国内解禁了,只是国内之前没有足够外汇引进而已。往后推一年,日本就会用2.7亿人民币的天价,卖给中国一整套3英寸晶元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以及全套工艺流程。日本人可以卖,他当然更可以卖。与其便宜了日本人,这钱还不如自己来赚。现在从他这里购买成套技术,不过是省掉了未来数千万美元的昂贵技术引进费而已。

    混合处理器看似先进,其实这主要是一个创意,绝大多数指令集技术来自于DEC。指令集这东西就更是虚的了,拆开来一看就啥都懂了。指令集它的重要xìng在于专利所有权,有了专利才能阻止新兴对手加入到这个游戏中来。郭逸铭又没向国内转让专利,只是对国内仿制置若罔闻罢了,说是利益交换,为了换取在国内方便,谁都能理解。

    国内学会了,自己用可以,却不能出口,所以山姆大叔里都懒得理。

    再说了,看国内制造的集成电路,其实际的制造技术却和欧美仍然有着巨大的鸿沟。所以,西部计算机公司靠着和DEC达成战略联盟,虽说不能完全让联邦政府放心,但终究也是本国企业占大头,就连西部计算机公司也是名副其实的美国本土企业,主要利润基本没有外流,中国也就是赚点代工辛苦费,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谁也不会质疑什么。况且现在的个人计算机受集成电路技术限制,连小型机都不如,运用面还很狭窄,远达不到威胁美国科技优势地位的程度。

    而且此时,山姆大叔也在苏联席卷欧洲的巨大威胁面前,抵抗得非常辛苦,实在无力顾及其他方面。它还巴不得中国更加强大一点,能帮它从背后捅苏联刀子,这区区一点代工费,赚得还这么辛苦,这么吃力,恐怕它比别人看着都还替中国方面着急。

    要知道,美苏争霸现在正处在关键时刻,苏联的威胁越来越大,美国已经由六十年代的进攻态势,转为了战略防御。为了拉上中国对抗苏联,美国特意提升了中国的盟友等级,并主动卖给国内一些高科技技术。

    在这种情势下,让山姆大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可能的。

    可他要是向国内转让――虽然是自己研发,但山姆大叔可不管那么多,统统算是从美国偷过去的――精密制造技术,那对方可能就会发飙了。到时候明招暗招一起上,郭逸铭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根钉,三两下就被对方剥得连内kù都剩不下就被赶出美国市场。

    可他也不能久拖不决。

    在接下来的计划中,精密制造能力对他至关重要。不论是6英寸晶元设备、CMOS集成电路制造设备,以及其他的各种科技设备,都需要超精密制造技术的全力配合。如果不能尽早把这项技术等级提升起来,那他就有可能错过一些关键节点,从而延误发展速度不说,说不定还会功亏一篑,前面的奋斗统统化作流水也说不一定。

    这是一个两难的决定啊……

    他真地感到了为难。

    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