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嗯,目前,我想到的就是这些,当然了到时候还有其它的,你根据实际情况来,反正就是一个思想,只要是有前途的,有潜力的,发展好的,能买的尽量买,不要怕花钱,咱现在就是钱多。”易风想了想说道。 他对于倭国的到底有什么东西,其实也不是很清楚,这所以会提出这些行业,只是因为后世他见到倭国的这些东西最多,当然了肯定还有别的他不知道,这就要李启洪到时根据实际情况来*作了。 “有什么需要重点注意的行业没有?”李启洪又问道。 “嗯,重点吗?这个还真不好确定,这些方面都算是重点吧!到时候根据实际情况来,反正就是一句话,能买多少买多少,他们卖多少我们买多少,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多卖一点。”易风说道。 “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吗?”李启洪又问道,别看两个说的这么轻松,但是李启洪是具体的*作人,他心里一点都不轻松,这次的资金可不是个小数字,虽然倭国现在经济倒退很厉害,但也不能出现一点差错。 “哦!对了,还有人才,人才可是发展的硬道理,倭国之所以能发展的这么快,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自从明治维之后,就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各项行业的人才储备都很多,这个你也要留意一下,特别是专家级人才,还有希有人才,能挖的都给我挖回来,不管用得上用不上,只要是人才就不要放过,以咱们现在的资本,总有一天会进行纵向发展,这些人才总有用得上的时候。”易风说道。 他这可是想到了M国佬,相比于倭国的龌龊,M国佬就是不要脸了,好歹倭国的人才大部分都是自己培养的,M国佬却是专门掠夺人才,他们直接挖别国培养好的人才,像国家高等学府毕业的学生,大部分有能力都出了国,而一出去基本都留在了国外。而他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想到了人才,倭国人虽然龌龊、卑劣,但是这个民族却是一个非常韧性的民族。 倭国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倭国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 在倭国,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而国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是当今社会之普遍心理。与倭国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相比是不是还有很大的差距? 虽然,易风不想承认这一点,但是这却是真实存在的,是客观的事实,而做为重生回来的易风对于这一点,看得更是非常清楚,这无关乎国家问题而是国民的本身的问题,这是值得一个国家深思的问题。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国人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Y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1876年,M国庆祝**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Y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M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D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清政府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而清政府最后的下场无不从各个方面诠释了这个道理,而一个公司想要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的道理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