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昭媚又在继续往下讲了,“三年,整整三年,小王女去渊国为质整整三年,终于,在陛下的努力下,三国国君达成了新的协议,各国质子都被送回了国,可小王女才回来没几天,就出了王女案。” 中州六三一年秋,女帝接到凤鸣卫密报,长愿王女司空月于舒州南郊庄子里养兵三千,意图逼宫谋反。 女帝自是不信,这几年司空月虽时常跑去璇玑宫前怒骂,但说她有谋反之心,那是不可能的。司空月在朝中不是没有职务,她府中门生也不少,如果她想反,这三年里有太多机会,何必要等到女儿回来了再做呢?她就不怕起事失败连累幼小的女儿? 更何况,小王女回来后,女帝去王女府中看过她们母女几次,司空月摆明了是十分享受做一个母亲的感觉,甚至那两日都递了折子要将朝中之职辞去,又怎么会突然起了谋逆的心思呢? 女帝亲自去了南郊,那里的确有一批训练有素的士兵,人数的确是三千,这些人居住的庄子也的确在王女司空月名下,这群人被困后,也的确说出了供养他们的人就是司空月。 可女帝是什么人啊,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她哪能只听一面之词?她当场就让人把司空月叫到了现场,指着跪了满地的兵士,问是不是她做的。 司空月说不是。 “她说不是,陛下就信了,当即就下令彻查,凤鸣卫查不到,她就动用了几十年都不用的江湖人脉,前后查了两个月,最后终于查到了一些东西,具体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此事只有陛下和大祭司知情。” 说道这里,昭媚又叹了一口气,“就在这时候,月王女突然改口了,她说那些人就是她养的,她说她早就因为小王女为质三年一事恨透了陛下,她就是想谋那个帝位。” 为了坐实谋逆一事,司空月还深夜入宫,跪在璇玑宫前大声朗读罪己书,桩桩件件都是足以杀头灭族的大罪。女帝遣人将她送回了王女府禁足,转身继续调查那在背后算计谋划之人,发誓要将此人揪出来斩首灭族。 可第二天,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整个舒州城都在议论那份王女罪己书,朝中重臣接连上奏,请陛下切莫心软,定要及时处决了这忘恩负义狼子野心之辈。 上百位大臣联名上书,长跪于璇玑宫前。 唯有时任尚书的南宫大人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但一人之言在万人面前,就犹如蚍蜉撼树螳臂当车——女帝收到了一份十六城朝官与百姓的联名上书。 百姓感念女帝执政以来的恩泽,朝官担忧包藏祸心的王女动摇朝纲,故而十六城联合,百万人请愿。 “这种场面摆明了就是有人在后面煽动舆论啊!”云知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昭媚点点头,“谁说不是呢,陛下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她担心十六城百姓闹起来难以收场,故而便作了一出戏。” 云知不由出声问道:“一出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