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选方案的同志见他同意,又补充汇报道:“不过我们也做好了后手准备,毕竟西面的敌人在作战,不敢分心,但是东面这边的反倒是没什么事情,他们虽然总体力量比西面的要差,但是反而能调动的机动力量反而可能更多,至少不比西面的差。所以我们也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一颗红心,多种准备,老传统了属于是。 “嗯,你们的考虑很周到,那我们就放心了。”一直在问问题的同志笑道。 —— 对于海洋天气有技术和经验的,不止是我们,甚至应该说,花旗人比我们还熟悉和清楚,毕竟在海上的年头比我们长,船舶比我们多,经验比我们要丰富。 “一天之内,台风应该在这个位置就会消散。”一位花旗人不停的比对着手上的台风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一架水上巡逻机。但是他们除了台风数据之外,对于台风以西的情况是完全不了解的,穿越台风太过危险,而绕过台风的话距离又太远了,水上巡逻机想要飞到台风够不着的高度,又有些困难。 “东方人在什么位置?”一位花旗指挥者转头问旁边的参谋人员。 参谋人员摇了摇头:“不清楚。” “不清楚?你们的意思是,要我们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制定一天之后的行动细节和要求?”指挥者对于这件事情极为愤怒:“我知道水上巡逻机过不去,但是我们部署的U-2呢?U-2的飞行高度足以跨过这场台风!” “指挥官先生,U-2在对方手上,可是损失了不少。”属于是给弄出阴影了,实际上侦察机的问题就在这里,一旦对方有可靠的防空力量,高空侦察机的生还机会极小,特别是飞不快的那种,本来就没什么机动能力了,还飞得慢。 在这一点上,反倒是以同时期的主流主力战斗机改装的侦察机反倒是有一定的机会,毕竟防空是需要反应时间的。 花旗佬的RF-104、我们的八爷侦察型、白熊的狐蝠侦察型,都是这么个情况,这几个型号都是相对飞得又高又快的,如果抛开几乎没有任何机动能力的飞行铅笔RF-104的话,后两者甚至还能靠着战斗/截击机的底子在一定的高度和速度范围搞一搞机动。 “他们是用的S-75,那个导弹不可能放到他们的任何一条船上!而且他们的战斗机在这片海域油量裕度很小,难以发起对高空飞机的拦截。”指挥者不是傻子,甚至应该说,他对于具体的业务非常精通,应该是从基层一点一点干上来,而不是靠着祖荫,在著名军校镀镀金就一路平步青云上来的那种。 前者大概率能打,后者大概率能跑。 “指挥官先生,您别忘了,我们有确切情报表明他们已经掌握了一种尺寸很小的中程防空导弹,按照他们的性格特征,我们认为这种中程防空导弹的作战高度一定不会低于S-75。”参谋人员非常耐心的解释道。 别看旌旗-3家族有接近5米长,但是这个长度在当前的防空导弹里面来说绝对算得上是“很小”,要不然高卢人也不会对这个导弹感兴趣,要来找我们交流技术。 而在参谋人员看来,以东方人的骄傲和务实,虽然对于这种导弹的具体参数并没有明确,但它的参数应该不会比S-75差,否则东方人不可能大量换装这个东西作为中程防空导弹。 同时在这之前,根据交趾那边的花旗部队在北海湾等地的作战情况来看,这个导弹的射程射高不比S-75差几乎是肯定的,而且甚至这套防空系统的雷达远超S-75。 他的话让指挥者冷静下来,一想到对方在这之前打下来的那么多架U-2,听去过东方的高卢人说,收集的残骸都在人家的博物馆里放着,残骸数量之多甚至能拼出整机来。 “火蜂……”话刚说完,他就收回了话头,才刚几天呐,他可没有忘记交趾那边派出这东西的后果。 他想了想,改口道:“那就靠数量压制他们,我们这次派出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数量,要超过西边一倍!并且空中也要保持足够的压力!” 他这句话,前半截说得底气十足,后半截却是有些虚。 虽然相比同在亚太的几个热点区域,他手上的海上力量不是非常强大,八条驱护舰几乎已经是他能机动出来的海上力量的极限,但是他自认为压倒东方人还是没什么问题。 他知道己方直到现在都没摸清楚东方人到底有多少船,都是什么大小,但是按照东方人“空、潜、快”的方针,这个船队里的船应该大多数都不大,面对驱逐舰的时候数量优势并不能左右事态的走向。 至于空中……,想起驻交趾的同事发来的情报,6架战斗机在面对对方2架战斗机的时候实施了“战术撤退”,让他觉得想要保持对对方的空中压力这个要求,对自己反而是一个压力。 “幸亏这里距离久兴岛等地很远,东方人的空中特色质量优势根本无从发挥……”在他心里,通过近几年的事件发展,他在心中承认东方人在空中、海上,都是有一些特殊的非对称优势的,而且对方将这些优势发挥得很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