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如今包括黄裳在内的一众军政高层,基本都有星命在身,精力充沛。 方腊这边降将也都是明教高层,实力不凡。 虽然是半夜三更开会,但不到半个时辰众人便陆续来到金銮殿内。 听到金人大举入侵,一路烧杀抢掠的消息,众将纷纷破口大骂,一炷香功夫就商议完毕,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虽然,如今的北宋朝廷算是梁山的敌对方…… 但大家的都觉得,要打朝廷也该自己动手,轮不到异族放肆。 大不了等灭了金人之后,再灭掉朝廷,来一个“天街踏尽公卿骨”。 这种效率和团结,是历代文官朝廷无法想象的。 可见粗人也有粗人的好处,遇到这种事情可以一致对外,压根懒得去权衡利弊。 次日一早,除了留下宋江、吴用、公孙胜等几名头目镇守江南之外…… 其余兵将都在黄蓉这个小女帝的率领下,浩浩荡荡一路北上。 说起来,御驾亲征对于如今的大宋,其实还是个挺抽象的概念。 赵匡胤没当上皇帝的时候,身为禁军最高统帅,经常出征,不必多说。 但登基之后,也只进行了三次御驾亲征。 前两次还好,平定了效忠后周的两大节度使李筠和李重进。 但第三次攻打北汉的时候,三個多月无法破城,补给不济,士气衰败。 辽国乘机出兵救援北汉,导致宋军大败。 某种程度上,这也算赵匡胤晚节不保。 又过了几年,雄心勃勃的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之时,离奇去世。 次年宋太宗赵光义将政局稳定下来,渴望以辉煌胜利来证明自己权威,便御驾亲征,攻打北汉。 这次出征,其实满成功的,剿灭了北汉势力。 不考虑燕云十六州的话,算是一统中原。 如果他见好就收的话…… 其实,历史评价,会高上不少。 但,那时候,赵光义看到自己一出征,就把哥哥当年没搞定的事,都轻松搞定了。 于是,就有点发飘,真以为自己是绝世雄主。 便,不顾众将反对,决定乘胜追击,宣布全军继续进攻。 打算直接灭了辽国,一举收服燕云十六州,摆脱哥哥的阴影,成为千古一帝。 但后面的发展,就有些惨淡了。 最终,宋军于高粱河之战全线崩溃,死伤无数。 宋太宗赵光义则大腿中箭,一瘸一拐的找了辆驴车亡命奔逃。 老赵这人也不含糊,凭借着高超的驾驶能力,一晚上至少跑了两百多里山地。 以至于,辽国派去的精锐骑兵居然硬是没追上这辆驴车…… 经此一事,赵光义成为千古一帝的心愿落空。 但因祸得福,多了一个“高梁河车神”的雅号。 与后世的“土木堡战神”交相呼应,相映成趣。 正所谓:要问赵二何其速?恰如吕布骑赤兔! 不过后面还好,赵光义似乎也认识到了自己“人菜瘾大”的问题。 觉得自己安安稳稳当皇帝就很香了,没必要去作死! 后面虽然还说过几次御驾亲征,但也只是做做样子口嗨,并没有兑现过。 到了雍熙北伐惨败之后,御驾亲征这种事情,更是提都不提了。 再后面,萧太后出兵攻打宋朝时,时局危险到了极点。 胆小如鼠的宋真宗原本打算南迁以避其锋芒。 当时宰相寇准力排众议,极力反对南迁,更强行逼迫宋真宗御驾亲征。 在寇准的布置下,宋军士气大振,反败为胜。 最终萧绰松口,跟宋朝签订了檀渊之盟。 同意让宋朝以每年进贡的方式,换取两国和平。 宋真宗在知道宋朝每年需要给辽国三十万银绢之后,还欣喜若狂重赏了谈判的使者。 差点把寇准活活气死…… 这也是宋朝皇帝最后一次御驾亲征。 距今,也有一百多年了。 所以整个北宋的历史,从一开始的进攻欲望强烈,到以防御代替进攻,最后则是以进贡的方式换取和平…… 不难看出,宋朝皇帝的野心和胆量是越来越小了,武勇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如今黄蓉这架势,倒是展现出了数百年未曾有过的帝王武德。 *** 汴京城·北宋朝廷 前阵子,因为辽国的灭亡,大宋朝廷还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 毕竟,辽国也算是大宋的老对头了。 太祖太宗时代,大宋武功盛极。 但面对辽人,也没占到丝毫便宜。 可如今,辽国在不知不觉间,便被金人打的亡国灭种…… 钦天监监正占卜了下,表示正因圣祖仁德,这才天谴辽人。 满朝文武闻言立马一片欢天喜地,在李邦彦、秦桧等人的带领下,大肆吹捧皇帝圣德。 宋徽宗自然龙颜大悦,整天笑呵呵的,心中暗自盘算起“南失北补”的计划。 嗯,我大宋是礼仪之邦,做事情还是要讲究君子风度的。 回头给金人一些好处,再封给金人国主一个属国王爵,把燕云十六州拿到手里,把被方腊占去的地盘补回来。 如果金人不识抬举的话,再出动大军,将金人赶回老家去放羊。 这几天宋徽宗将事情大致考虑完毕了,连外交使节都物色好了。 但紧接着,流水一样的战报带着斑斑血迹,从各地汇聚到了汴京朝廷…… “九月十五,金国大将、副元帅完颜娄室攻陷太原,二十万守军尽墨,豫州全线崩溃。” “九月十七,金国二太子、大元帅完颜宗望于白河一役击败郭药师的五万大军,郭药师率残兵投降金人。” “九月十八……” 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战报,文武百官都被惊得瞠目结舌,原本的欢快气氛荡然无存。 这时候,宋徽宗、李邦彦等人才发现,咱们大宋连辽国都打不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