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没有人选-《残暴王爷的黑月光》
            
            
            
                
    第(3/3)页
    李常悄悄在案头放了一杯清雅的花露,“陛下先饮一盏花露润润喉吧。江南事大,不好处置,依奴才看,还得慢慢来,可急不得。”
    仁孝帝抿了口花露,感觉喉间的干渴稍显缓解,才道:“我记得仁德皇帝在时,应天曾遇过一场旱灾。具体是哪一年,我已记不大清了。”
    “回陛下,应当是庆元三年的事。那时陛下还未出生,估计是听了哪位宫人提及。”
    “那时的旱灾又是怎么个情形。”
    “奴才那会儿还只是个小小内侍,只能在殿外伺候。据说应天的旱灾严重,十室九空,百姓流离失所。好在先帝任用贤才,旱情处理及时,才未酿成大祸。此后,应天用了十余年修水渠,拓河道,引白水河水入城,以应对旱情严重时城中无水可用。”李常提及那一年,也是唏嘘不已:“当时流民一路北上,已经到了距离上京不足百里的地方。倘若不是灾情控制得当,上京也要受牵连。”
    仁孝帝若有所思,忽的问:“对这旱情,你可有什么好建议。”
    李常一听,先是无奈,而后是苦笑:“奴才也就是借着比陛下年长几旬,说些大话。奴才如今能在陛下身边伺候,拼的也是年长。可如今让奴才想想如何应对旱情,倒是半个字都想不到。”
    “无妨,不过是闲聊罢了。比起那些唯唯诺诺的朝臣,我倒是愿意听听你的意见。”
    “以往应对旱情时,多是先安抚灾民。一旦灾民积聚过盛,就容易引发暴乱。依奴才的想法,还是得先发赈灾粮。”
    “不失为一个办法,就是浅显了些。此次的旱情虽在江南,以并州为首,过鹿城,再到建康。而金陵未受影响,一直到北上其余州县也未见旱情。建康郡守崔文当机立断令人关闭城门,将流民挡在城外,只怕是容易出现暴动。”
    李常思索了下,“建康乃是前朝都城,面积广大,城中百姓众多。崔郡守这般决定,恐怕也是为了一城百姓好。举凡有流民入城,必定有灾祸。何况,城中粮食紧缺,也得先保证城中百姓们的生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