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分:淝水决战,谢安北伐 237:桓伊献曲诉冤情,太后逼君换丞相-《烟雨东晋》


    第(3/3)页

    “都给朕退下,再勿提及参劾谢安之事。”孝武帝司马曜同情年老多病的谢安处境,不准众人再暗自诋毁忠良,才使得谢安平安无事。宋代名臣王安石《谢安墩二首》之二为证:

    谢公陈迹自难追,山月淮云祗往时。

    一去可怜终不返,暮年垂泪对桓伊。

    谢安病重,虽然起居都在尚书房,却难以及时署理天下大事。另选一位丞相,随时接班,已是迫在眉睫。

    这日,孝武帝司马曜前往永宁宫,给孙太后请安,只见二弟、会稽王司马道子已早早先到宫中。孙太后问道:“陛下这几日,久不来此,哀家倍是想念,不知都忙些什么?”

    孝武帝道:“母后有所不知,丞相谢安日益病重,在尚书房难以理政,政事繁忙,耽误看望母后了。”

    “原来如此,”太后道:“我与会稽王也是正在商量此事,这天底下,偌大江山,就找不出个替代之人么?”

    “儿臣之见,卫将军谢石可担此任。”

    孙太后道:“谢石其人,将帅之才,内政不足,难当相位。”

    “儿臣以为,中书令王献之也可接任。”

    孙太后又道:“王献之嘛...寄情山水,文弱不堪,更难勤政。”

    一看两个人选都不如意,孝武帝又道:“中书侍郎车胤足智多谋,褚太后在时,最为赏识。”

    提及褚蒜子,孙太后更是不屑一顾,说道:“车胤为人,刚而犯上,直言不讳,朝中百官,多有抱怨。”

    连举三人,孙太后都不准许,孝武帝问道:“以母后之意,大晋的丞相,启用何人为妙?”

    孙太后道:“自谢安北伐,你二弟道子,录尚书事,饱经历练,大有长进,不如封道子为丞相,接替谢安,岂不更好。”

    孝武帝知道二弟的本事,当面不好驳斥,说道:“二弟年轻,来日方长,再历练数载,接替相位也未尝不可......”

    “陛下!”孙太后道:“陛下当年大讲孝经,以孝著称,难道哀家说话,就如过眼烟云,左耳进,右耳出么?”

    孝武帝司马曜知道孙太后最疼小儿子,又怕顶撞太后,把自己不孝的名声传出去,最重孝道的孝武帝,不得已说道:“母后既有真知灼见,儿臣照办便是,母后不必忧虑。”

    “陛下若能如此,最好不过,有你兄弟在朝,兄为君王,弟为丞相,何愁社稷不安,大业不成。即刻传旨,册封道子,进位丞相,与谢安并坐尚书房,署理政事。”

    孙太后一味向着自己的儿子,使得孝武帝司马曜只得尊崇,命司马道子以司徒之职,代行丞相之事,总领百官,随时替代奄奄一息的老丞相谢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