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乡试三-《林羽之穿越日常》


    第(1/3)页

    频繁的战事,岂能有余力关注农事?即使不关注农事也无妨,关键是抓夫抽丁,强壮男子都被迫上了战场,老弱妇孺如何能搞好农耕?

    所以,孟子提出不违农时是很有道理的,实际是对君王的指正。而孟子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又十分难得。

    此篇学子应该没有不熟悉的,但又并不是热门的议题。加之这篇整篇内容包含的很丰富,入手点和着力之处如何找,揣测考官的心思想法,上位者的喜好,怎样能挠重出题者的痒点,是此八股文突破的关键。

    ......

    说到此题目的产生,就要从几天前,今科顺天府的主副考官在南书房外的静侯偏殿里,有过一次密谈开始。

    南书房外的静侯偏殿,是荣景帝专门为等待召见的朝臣们专门设置的一处休息室。大臣们可以在这里吃茶、休息等候。更兼事务议不完,午间留饭后再议的。

    高季文是今科的主考官,对于本科的考题有着最高的决策权的。但礼部尚书朱彦成做为副主考,对考题也是有提建议,共同商讨的权力。

    二人都得了荣景帝的传召,在此处等候召见。

    朱彦成拿起桌上的茶杯细细的宽茶慢品,放下茶杯凑近了高季文,悄声商议道。

    “高大人,本官这里有一为今科乡试选的议题,本官之意可用,高大人也再参详参详。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出自《中庸》,我建议今科可以此为题。

    先贤圣主舜该是个最孝顺的人了吧?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保持他的功业。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

    《诗经》有云:‘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
    第(1/3)页